学生申请 企业申报

一、背景概要

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简称IAS)联合各地方软件行业协会、高校计算机与软件相关院校、互联网招聘平台、中软协企业会员、中关村软件园等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成立的,致力于精准对接高校计算机与软件相关院校和具有校招需求的互联网与软件优势企业建立起快捷顺畅的人才获取渠道。已入选试点院校300多所。

2020年11月7日,“双万计划”已由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在CIE2020第四届中国IT教育珠海论坛上发布。该计划旨在搭建校园与软件行业人才的供需平台,以校企共建人才“新池塘”的方式链接万家对计算机与软件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与招聘需求的企业和万名来自具有高水平办学特色的国内高校优秀学生,对接实现高校优秀人才与优质企业间的精准求职招聘,通过提升人才与岗位需求的良好匹配,助力产业数字化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二、实施范围

(一)分布城市

互联网行业聚集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

(二)入驻高校

首批300多所试点院校

(三)入驻企业

知名互联网、软件及金融企业

三、企业申报与学生遴选

(一)企业申报

“双万计划”入驻企业原则上从中软协企业会员单位中推荐,以互联网、软件、科技企业为主。本平台管理办公室根据企业年招数量、招聘岗位等条件审定后,将正式成为“双万计划”入驻企业。入驻企业可推荐1-2名企业专家入选“双万计划”导师库,并获得聘任导师证书。

(二)学生遴选

平台管理办公室将广泛推动高校开展“双万计划”宣传工作,入驻高校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对IT行业具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志向的大三、大四专业学生加入计划。平台管理办公室与高校联合组织报名学生进行行业专属公益测试,包括技术测试、能力测试、智力测试与性格测试等。

由高校教师推荐的学科成绩优异,或综合成绩排名前列的优秀生,可免测试获准预选名单。优秀生推荐数每所学校原则为10人之内,但经平台管理办公室批准同意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适当增加推荐数额。2021年度本计划将筛选推优1000+名,并全部推荐给“双万计划”入驻企业。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IT人才能力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依托“双万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及丰富资源,共同研判IT技术人才需求状况,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标准,岗位人才能力要求等。分析大学阶段人才就应具备的专业认知,提炼专业关键能力点,制定专业关键能力培养策略及评价方法,构建IT人才能力标准与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对进入“双万计划”学生的培养

1.认识社会。通过“双万计划”先锋训练营,带领学生走出院校“舒适”环境,认识自己。在行动和社群生存中完成未来挑战,从自我狭小生活空间走向立体丰富世界。

2.认识职业。通过就业导向实训,带领学生实质参与企业工程项目,体验企业工作的环境与流程,培养面向未来职业生涯、胜任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

3.认识行业。“双万计划”导师以企业技术专家为主,注重发挥技术专家在职业精神、技术引领和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企业背景特点,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三)以形式创新、载体丰富的多种模式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企业导师培养。企业导师应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优势和实践资源,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职业素养培训,规划技术成长路线,指导项目实践等多种模式进行培养,使学生真正了解行业与技术发展,切实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

2.院校特色培养。高校应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和各自特色,扎实开展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和基本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并积极配合企业导师做好联合培养活动及日常学生管理工作。

3.竞赛活动培养。平台管理办公室将每年组织优秀学生参加专门技术竞赛活动、大师公开课程、行业专题论坛等多种开放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提升专长,促进学生对行业发展、技术前沿的认知能力。

(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评价机制

推行综合性、形成性的学生质量评价,从职业素养、学科基础、创新潜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评估。平台管理办公室将评选年度优秀生、合格生及参加竞赛交流活动候选生,将对优秀生与合格生授予《培养证书》,学生评价结果为就业推荐提供主要依据。

五、学生跟踪与服务

学生跟踪与服务工作是“双万计划”的重要内容,已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平台管理办公室将联合企业、高校持续加强“行业人才库”的共建共享工作。平台入驻单位要加强学生管理,增强学生对平台的认同感、归属感。发现和培养学生跟踪与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平台入驻高校要重点加强对毕业去向的就业追踪调查,企业应重点加强对入职的学生培养情况及后续发展情况的追踪分析。

平台管理办公室将联合地方软件行业协会、科技园区、企业、高校等积极创造条件,为往届学生提供学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地方软件行业协会可联合高校、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往届生积极参加“双万计划”的活动,并做好到本地区就学的学生联系指导工作,保持并增强“双万计划”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组织保障

“双万计划”工作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组织实施,相关企业、高校、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科技园区和地方软协共同参与实施。

(一)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和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和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工作由国内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组成的“双万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并负责对“双万计划”的实施提供指导、建议、咨询和评估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下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编程与开发五个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学生培养工作的调研、督导,竞赛、交流活动和学术论坛。开展并提供对专业的培养、招聘、就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评估。

平台负责制定“双万计划”的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组织专家对实施项目提供咨询指导和资源支持,对项目实施进行动态监督,对工作突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平台(全国)管理办公室设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并负责“双万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入驻企业

入驻企业负责确定具体部门(如人力资源部、人事处、企管部等)的协调和组织工作的实施,将“双万计划”与企业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共同部署,资源共享。具体职责包括推荐导师人选,协助高校做好学生选拔,开放企业优质科技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工程实践、实习实训、技术竞赛等活动。计量考核企业导师及团队指导学生工作,进行年度工作总结,落实各项工作保障,进行工作成果评估。

(三)入驻高校

入驻高校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对IT技术兴趣浓厚、有较强就业意愿的学生进入“双万计划”。院校应组建以领导人为核心,由专业骨干教师等有关人员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促进培养高素质人才,指引高质量就业工作是其宗旨。专门工作小组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配备专业教师建立与企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与平台管理办公室的有效沟通机制,实时反馈培养工作实施情况,对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计入教学工作量,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地方软件行业协会、科技园区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地方软件行业协会、科技园区负责将“双万计划”纳入本地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组建大学生就业促进专门委员会。制定本地区“双万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入驻企业和高校,组织和推进本地学生的推荐、选拔、培养工作,搭建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交流平台,作好“双万计划”推动工作,对本地区“双万计划”典型案例进行挖掘与宣传,组织本地区的“双万计划”工作总结与评估,建立与平台(全国)管理办公室的有效联系机制,共同做好学生跟踪工作。

活动流程

(一)企业申报

2021年5月10日前,企业申请加入双万计划,并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导师,经平台管理办公室审定后,企业导师在网络工作平台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

(二)学生网上报名

2021年3月1日-5月31日,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专业方向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高校教师荐的优秀学生可免试直接进入双万计划预选名单。

(三)学生潜质测试

2021年4月1日-5月31日,平台管理办公室和有关高校组织学生开展行业专属公益测试,潜质测试包括技术测试、能力测试、智力测试、性格测试等项目。

(四)预选与双选

2021年6月1日-30日,平台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潜质测试结果,结合企业导师筛选意见,确定进入“双万计划”预选学生名单,入选学生名单将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备案。申请学生也可参与多地区、多场次的“双万计划”定向双选会。

(五)对接实施

2021年6月-10月在平台管理办公室的监管下,进一步明确“双万计划”的参与要求,平台管理办公室将组织专项竞赛、公开课程、实训营、编程马拉松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最终匹配合适企业与就业岗位服务。

(六)评价与评优

2021年11-12月,平台管理办公室、企业和高校撰写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和验收材料。平台管理办公室对入驻全部企业及进入平台学生进行年度成长评价,开展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和评优工作,并在CIE2021第五届中国IT教育博鳌论坛上进行推介与表彰。

最新动态

资料下载

联系方式